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秦金根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刊物发表】从“六尺巷”走来

2014-05-06 15:02:3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秦金根
A-A+

  “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反映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特有的礼让情怀,那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现在桐城的“六尺巷”修旧如旧,鹅卵石地面,两边徽式青砖竖墙,掩映在绿树中。远望深邃,青灰之色仿佛将人带进了历史的时空隧道,让人兴叹缅怀。倒不是因为张耕是桐城人我才提“六尺巷”,而是因为“六尺巷”典故的主人公就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那是张耕先生的十二世祖。1968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张耕就出生在“六尺巷”南百米内的桐城清河张氏第五房旧居“司空地”。

  然而,在张耕先生的童年时光里,“六尺巷”并没有带给他荣耀。他这个以书香传家并恪守传统道德规范的家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被划为地主一类,所以,刚出生的张耕并随同其祖父母离开祖居地,来到农村体察稼穑之艰。人生之路并没有固定的走向,幼时的张耕没能深居宰相府,以饱读诗书,聆听嘉德。然而,张耕先生还是宿命地走进艺苑,他的血液中搏动着祖先的文脉,续写家风之辉煌是其自我之期许,同时亦是家族复兴之责任。

  行走在乡村阡陌上的张耕,世事之艰难与无奈已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痕。然而,祖父辈们并没有因不公的特殊待遇而怀疑承续两百余年的家风,对诗书礼仪的坚持仍然是扎根于其心中的核心价值取向,因为他们相信一时的阴霾总会散去。所以,张耕的启蒙教育并没有因家庭的遭遇而受到影响,家中的藏书天然地成为其学习资料,而祖父辈则成为其最早的启蒙老师。他至今还能回忆起从家中找出颜、柳字帖进行临习的经历,那正是他与书画善结情缘的发端。同时他亦和村童们在一起玩耍、嬉戏,享受着儿时不省人世苦痛的快乐,田间地头留下稚嫩的欢笑,虽然这欢笑同时亦掺和着被歧视的泪水。那是因遭遇而来特殊的童年之乐,显然远殊于宰相府中的生活,但毕竟和着泥土的芳香他已经埋下走进文苑的种子。

  顺利地考入安庆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标志着张耕先生已开始扬帆艺苑之旅。适逢改革开放,大学畅读的张耕解除了精神的枷锁,他不必在填简历中出身一栏时再用手遮掩,更不必讳言他就是张英的第十二世孙,祖上的荣光是其骄傲,“六尺巷”故事中的谦逊礼让正是其要秉持发扬的佳风美德。他承续着“父子宰相”饱读经世的信念,一头扎进学业中,埋头苦读,不知疲倦。正是大学的时光,张耕先生打下了深厚的美术专业技法基础,为其艺苑之旅蓄积了充足的能量和充分的信心。

  从其夫人江虹亦毕业于安庆师范学院美术系来看,苦读的张耕在大学时光还收获了其一生的幸福。虽未曾听说他们伉俪具体的恋爱细节,但八年相恋后才步入婚姻殿堂的经历足以为他们的恋爱传奇作注,那是相期相守的人生旅程!张耕先生深爱江虹女士是出名的,友朋每每以此为话题揶揄他,而他则厚颜不改,言及其夫人必深情款款地说:“我太太……”盖其感情于大学筑基,历经八年之经营,自非他人所能比。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感情建筑在他们共同的专业——书画艺术之上,其夫人江虹长于工笔人物,故其共同之语言自然远非他人所及。想张耕先生夫妇相互砥砺,相摩相擦,于感情则益为淳厚绵长,于专业则共同奋进,喜结成果。二人即将举办的伉俪绘画展正是要向社会汇报他们相濡以沫的爱情和相扶相持的成功事业。

  张耕先生现在是知名的书画鉴定专家、青年书画理论家,同时亦是出色的书画家,近年来收获了诸多成果。在书画一域,他身兼多能,相互滋养,出于纯正,实令人感佩!作为鉴定专家,张耕先生现供职于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安徽管理处,担负着涉案鉴定、文物真伪、文物级别判定等省内多种性质的书画鉴定任务,责任重大。作为书画理论家,他近几年发表了40多篇专业论文,并在2011年在《书画世界》开辟专栏,撰写研究绘画史论方面的文章。作为书画家,其书法从宋人入手,以米为体而兼及其他各家,富于时代审美特点;其绘画专攻写意,多临元明诸家,于墨荷、墨梅用功。长于竖式对角线构图,注重墨色层次变化,以水破墨,晕染有致。荷叶叶面宽大,或仰或俯,别有情态。而荷竿细婉,似不能胜叶之重,而施以浓、淡、干、枯之变化,远近空间与袅袅之态亦尽显水中之致。墨荷画幅喜绘水鸟,兼工带写,极尽刻画。或立于山石,俯看盛开之荷花,神情专注;或立于菡萏枝头,仰望天际,若有所思;或行走于平坡,甚是闲逸。此鸟实乃张耕先生之化身,其于荷之赏、之思、之情皆藉水鸟表现之。其梅花似得王冕之神,粗写枝干,或剪影,或精描,饶有书法笔意。而花朵有时甚少,工写结合,有冷峻之意,君子所取,唯梅之骨韵而已。其书画于技法虽不能完美,工写之间亦有不自然处,然书画相通,以文品佳境是求,高于时风俗意远矣。

  张耕先生个性独特,兼之多读、多见,又于书画一域中诸多方向兼容融会,故能于书画心手相高,见解卓异,享有清誉,为人尊重。试以鄙陋之间揣摩其成功之方,以就教于张耕先生。

  黄山董建先生说张耕先生生有异象,一如新石器时代的玉龙,而我则从其眼神中读出了专注。专注不易,历数年而专注一事更不易。赵孟頫长于小楷,日书万字,首尾一以贯之,无丝毫懈怠,此专注之功无人能比。张耕先生于书画之求心无旁骛,不受环境之艰困或优越影响。白天或为生计奔波,劳形于涉案鉴定等工作之事,晚上则避于蜗居,操笔弄墨每至于凌晨,或书或画,终年不已。他深喜王冕之梅花,临摹过百遍,以形求神,得其清俊孤峭。其专注或许得益于书画鉴定之工作。书画之作,真伪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此工作对从业者要求极高,非以丰富之知识见识,配之以专注谨慎之研究,不能轻下结论。长此以往,专注竟成习惯,亦不稀奇。

1 2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秦金根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